2012年10月,办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发布的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
而新的一项“2012关爱职场白领、关注白领健康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危害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工作压力、环境污染和缺乏锻炼位列前三位。调查选择了哈尔滨、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长沙和沈阳7个代表性的城市,调查的对象是20岁到60岁之间、中等学历以上、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办公室白领,成功完成的样本量是1000人。
能够见证中国上班族巨大压力乃至“压力山大”的各种证据,无论直接还是间接证据、微观还是宏观证据,无疑都十分丰富。比如,普遍超长的工作时间,比如,每天2-3小时公交或地铁,比如,每天多6-7小时睡眠,比如,吃着三流的餐饮,呼吸着二流的空气,却承受着各种的价格等等。
名词:“逃离式减压”,是上班族面对来自工作上的压力,采取退缩、逃避的方式减压的一种现象,是职场人士精神压力大的折射。
“有压力觉得累,没压力觉得可怕”,压力山大已经成为21世纪初中国职场人士普遍的焦虑。当压力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人所感觉到的焦虑,就从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变成了精神障碍疾病。在中国,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自杀未遂者中,近四成患有焦虑症。住房、工作、婚姻等成为引发城市居民焦虑的主要诱因。而为了摆脱“有压力觉得累,没压力觉得可怕”的焦虑情绪,一些人选择了逃避的方式,被称为“逃离式减压”。
“逃离式减压”表现
1、厌班症
有些人为了逃避工作的压力,往往找出各种理由不去上班,有的人没病也要请病假去看病,即使有病并且已经治好也要赖在医院不想回单位。
2、网购瘾
“网购瘾”是职场人士精神压力大的折射。当心情压抑、压力积聚时,购物就成了他们解压的方式。表现为迷恋网购,一下班就呆在电脑前浏览各种购物网站,几乎看见便宜的商品就下单,也不管自己是否用得着,并逐渐导致依赖,发展成强迫症。
“逃离式减压”成因
1、普遍超长的工作时间
每天2-3小时公交或地铁,每天多6-7小时睡眠,吃着三流的餐饮,呼吸着二流的空气,却承受着各种的价格等等。
2、缺乏物质稳定感
由于社会体系总体有待完善,人们对医疗、养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缺乏稳定感,因此,努力将未来收益“折现”到当前实现,其代价就是透支身心健康。
3、“相对被剥夺感”,群体焦虑严重
当前社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扩大,不少人产生“相对被剥夺感”,群体性焦虑情绪严重,这加剧了急功近利、肤浅急躁的社会氛围。
4、心理防御机制:变小孩行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人格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走向成熟的,而人在长大以后,应对事情的方式会变得比较成熟。
当一个人面临某一应激情境,无法以适合该年龄身份的适当行为独立应付时,转而以较早阶段的幼稚行为方式来求得他人的支持和安慰,或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行为称为“退行”。这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每个人面对压力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在压力面前采取退缩、逃避的态度,是用小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应对自己出现的问题。
适当的压力可以产生动力,但压力过大则会产生负面作用。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迅速发展的日本,过度疲劳曾造成大量中青年人猝死,21世纪初,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
应对消极行为,告别“逃离式减压”
1、一味退缩只会滚出雪球效应。
在工作中遇见了难题,应该冷静下来,认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一味的退缩只会使原有的优势荡然无存,甚至你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2、保持好心态,发挥自己的潜能。
同样的一件事情,以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去面对,两种结果是截然相反的。有位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类的天性中,原本就有一种寻求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面对压力,如果你选择的态度是“我能行”,那么它会让你少一点失败,多一点成功。
3、及时修订目标。
认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及时给自己制定一个更现实、更接近的目标,能够产生满足感、控制感,减少心理冲突,减少心理压力,变被动为主动,避免更大的损失。
4、学会放松。
自我放松减压的方法很多,如放松训练、听音乐、运动等。只要我们平时放轻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即使面临压力,我们也能从容应对,化解压力。
5、学会宣泄。
多交朋友,内心有了烦恼,找个朋友倾诉衷肠,适当宣泄一下自己的感受,好有一个心理医生作朋友,以便及时得到他们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