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是一类比较严重的精神性疾病,根据起病的急缓、症状表现、致病因素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临床类型:
(1)青少年幼稚型:此型多发于青春前期(14—18岁)
起病急,进展快,主要表现为思维缺乏逻辑性,联想涣散,内容无稽荒诞,言谈可笑,词句无连贯,其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严重不符,给人感觉他又回到了童年,此类患儿病后很易复发。
(2)青少年单纯型:此型多发于儿童期
发病隐匿,进展缓慢,极易被忽略。主要表现为兴趣降低,活动减少,表情淡漠,行为退缩,生活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逻辑性差,学习成绩逐步下降。早期病情隐匿,不易被发现,当就诊时,已拖延日久,给治疗带来困难,但幻觉与妄想却很少见。常让家长认为“不求上进”、“性格不开朗”或“受打击与挫折就意志消沉”等,往往在病程很长时才就诊,疗效较差。所以家长对孩子多留意观察,如发现精神表现异常应及早带到精神科或专业心理咨询师就诊或咨询。
(3)青春型:进入青春期(成年前后)起病
起病常为急性或亚急性,多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或解体为主要临床表现。如思维混乱、语言乱、话多、内容荒谬、情感不协调、喜怒无常、情绪多变,常有本能的活动亢进(如食欲与性欲增强)、意向倒错(吃脏东西、垃圾、痰、大小便等)。可出现生动的幻觉,而妄想却片段、内容荒诞、多变,也可出现象征性思维。病情进展较快,可有波动、甚至有短暂的自发缓解,但易复发。既往认为此型易于衰退,目前发现,只要系统治疗,可望获得较好预后。
(4)青少年器质型:多由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等颅内感染的急性期或后遗症状。
此外颅脑外伤(出血,肿瘤,脑实质病变)等,引起脑组织结构改变而出现精神分裂的一系列症候群。此类可以实验室(血液与脑脊液)检测,影像学,免疫学等检查以确定诊断。